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徐金輝范質惠)近日,益陽市赫山區(qū)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以投資清潔能源項目為名義的集資詐騙案件,被告人黃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九個月并處罰金。
2019年3月,黃某某在無經(jīng)濟能力并身背債務的情況下,為非法集資,在益陽成立某清潔能源公司,通過外包業(yè)務員發(fā)傳單、組織客戶開會、講課等方式向社會公開虛假宣傳公司的新能源項目。以月息2分,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為誘餌,以公司名義與集資參與人簽訂《加盟合作分銷合同》,騙取不特定公眾投資款。黃某某先后招募李某某任總經(jīng)理,負責與客戶簽訂合同、收取客戶資金,發(fā)放客戶利息等;招募賀某某任監(jiān)事一職,負責為客戶講課,宣傳公司的項目及發(fā)展前景等。經(jīng)審計,截至2019年10月31日,該清潔能源公司共與33名集資參與人簽訂了加盟合同,非法集資共計63萬元。所得集資款的57%由黃某某用于支付場地租賃費、發(fā)放員工工資、支付客戶利息、開展宣傳等,剩下7萬元由黃某某用于日常開支。案發(fā)后,黃某某逃逸,后經(jīng)上網(wǎng)追逃,于2023年9月被抓獲歸案。
法院審理后認為,黃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伙同他人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,數(shù)額較大,其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。依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之規(guī)定,對黃某某犯集資詐騙罪,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九個月,并處罰金五萬元,責令黃某某與同案人共同退賠集資參與人尚未兌付的經(jīng)濟損失四十九萬五千六百元。
法官說法
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,所謂的“保本高利息,早投早掙錢”往往是不法分子的詐騙噱頭,面對高利誘惑,大家請務必冷靜分析,理性拒絕。在投資理財方式多元化的今天,作為投資者,一定要提高警惕,做到三要三不要,精準識別投資市場潛藏的風險,保護好自身合法權益。
一要理性,不要僥幸。在高額回報和親友勸說面前保持清醒,天上不會掉餡餅,超高收益不可信。要堅守理性底線,想想自己懂不懂,比比風險大不大,看看收益合不合實際,不要被賭博心態(tài)和僥幸心理蒙蔽雙眼!
二要穩(wěn)健,不要冒險。投資騙局不能入,投一次可能就血本無歸。要多學習市場投資和法律知識,增強對非法集資的識別能力,合理評估自身承受能力,審慎確定風險承擔意愿,不要冒險投資!
三要警惕,不要盲目。對“現(xiàn)場紅包返利、專業(yè)導師推介、會員免費旅游、發(fā)展下線回扣豐厚”等忽悠手段,一定要警惕、警惕、再警惕!對投資項目多留個心眼兒,不要聽風就是雨,盲目跟風投資!
責編:楊紹銀
一審:楊紹銀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